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对标“双一流”建设,把人才工作和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以高质量打造人才工作年、基础建设年、制度建设年、效能提升年为主题,深入实施科教兴校、人才强校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和对外开放,着力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信息化建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贡献。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更加注重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1.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方案》《在全校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方案》,深入抓好大学习、大宣传、大贯彻,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强化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举办处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根据中央和省委工作部署,在全校扎实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省中特理论研究基地和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重要作用,高质量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和“习近平教育思想”“四史教育”选修课。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宣讲,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推进四大宣讲团进基层、进课堂、全覆盖。实施《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学校“十四五”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穿、有机融入立德树人各环节和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实际行动中。(责任单位:宣传部、组织部、校党政办、机关党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二级党组织)
2.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党委常委会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第一议题”机制。健全党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体制机制,全面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加强对附属医院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的意见》,锻造“五个过硬”领导班子,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调研指示精神,巩固深化“七大提升行动”成果。持续抓好中央及省委巡视整改成效。做好对口帮扶霍邱县、岳西县以及援疆援藏援外工作。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合核查和第三方评估工作任务。(责任单位:组织部、校党政办、机关党委、校团委,各二级党组织)
3.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础、提质量、创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成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不断优化基层组织体系。制定基层党建工作“三个清单”,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和院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深入实施党建工作“领航”计划,遴选打造一批特色党建项目和工作品牌。加强教育部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项目培育创建,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建设。制定组织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配齐配强基层党务工作专职队伍。加强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发挥校院两级党校联动作用,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模式,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责任单位:组织部、机关党委,各二级党组织)
4.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实《中层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二级机构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2021—2025)》,完善大战大考和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机制,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完成新一轮学校二级机构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校本部和直属附属医院领导班子。推动学校机关和学院、学校与附属医院以及附属医院之间干部的交流,进一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开展科级干部、科级辅导员选拔任用工作。落实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加强干部培养锻炼。组织学校中层正职干部赴省外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开展专题培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党政机关、共建附属医院等单位挂职锻炼。(责任单位:组织部、人事处)
5.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学校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党内监督制度,促进各类监督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落实政治监督清单制度,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加强对二级党组织“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健全“清单+闭环”“督查+问责”和“回头看”等制度,确保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偏向、不走样。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发挥纪检监察建议书“利器”作用,坚决整治侵害师生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查处“微腐败”。出台《关于加强学校党委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的实施办法》,制定巡察工作责任清单,加强巡察集中整改成效评估,开展第五、第六轮校内巡察。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用好身边的典型案例提升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细则精神,紧盯“四风”苗头性、倾向性、隐藏性问题,通过教育提醒、监督检查等方式,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责任单位:纪委办、巡察办、校党政办,各二级党组织)
6.切实加强统战和群团工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增强各部门、各单位统战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依托我校海峡两岸医学教育交流基地和省统一战线教育基地,深入开展两岸医学教育交流。发挥党外医学专家的专业技术优势,深化送医下乡健康服务。坚持党建带团建,高质量推进青春引航、青春筑梦、青春强基、青春暖心、青春相伴等五大行动。发挥书记校长学生助理作用,举办青年之声•与书记校长面对面活动,畅通党政领导班子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开好学校第二十次学代会和第五次研代会、七届三次教代会和十届三次工代会,加强女工委工作,关爱青年教职工成长。建立“六必访”慰问制度,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校友会、校基金会平台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汇聚安医力量。〔责任单位:统战部、校团委、教育基金会、校工会、校党政办(校友会)、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注重提升高质量医学人才供给能力
7.构建完善高质量育人体系。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深入推进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建设,做好校“三全育人”试点学院、试点项目终期评估,树立“三全育人”一院一品,完善工作经验案例库。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实施领导干部上“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教学计划。加强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推进第一、二课堂深度融合,充实第二课堂课程库,建立“第二课堂合作社”“素质拓展训练营”。推进“弘毅励志成长计划” “明德力行发展型资助计划”,提高资助育人实效。坚持以文化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办好“学习雷锋在行动”“医学与人文大讲坛”“新六艺”等品牌活动。完善学校馆藏资源体系,加强校史研究所建设,办好《兰台医史》等专栏,实施“口述校史”项目。加快推进博物馆全面开放。办好读书创作活动,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同步推进三个校区文献资源建设。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师生比达标要求动态引进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着力培育兼职思政队伍。出台《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成立辅导员工作室,办好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和辅导员论坛。举办第22期学生思政工作培训研讨班和第7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研讨会。完善思政队伍评优表彰体系。〔责任单位:宣传部、学生处、研工部、教务处、校团委、图书馆、资产经营公司、实验教学中心、数据信息中心(档案馆)〕
8.扎实推进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深入落实学校《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实施方案》。坚持以德树人,持续开展“青年大学习”,办好“东南学堂”团校,提高“青马工程”培育质量,拓展“我的中国梦”人人演讲品牌效应,持续深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以智启人,实施“学在安医”行动,科学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坚持实行早锻炼晨读制度,开展文明课堂创建活动,营造优良学风。坚持以体育心,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强化体育俱乐部功能,加大引进退役体育运动员作为专职教师的力度,稳步提升学生体质优良率。坚持以美培元,健全美育育人机制,加强美育课程和美育实践基地建设,推进艺术类学生团体建设,开设“周末综艺”“艺术云课堂”等精品艺术活动。坚持以劳塑人,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综合改革,开展劳动教育宣传周和主题活动,结合医学实习实验实践,拓展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责任单位:教务处、人文医学学院、校团委、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学生处、研工部〕
9.着力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启动教育部第二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召开第24次教学研讨会,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能力。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开展教育部药学专业认证,推进教育部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和护理学专业认证整改。启动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规划,完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推动“医学+”复合型专业建设。对接“新医科”建设目标和我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申报中西医临床医学、生物医学材料、智慧医学等新专业。开展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工作,持续推进“金课”建设,提升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举办第九届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拓展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及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安医大工作站示范教学功能。出台课堂教学建设管理方案,推进省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学示范课建设,打造“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讲坛”品牌,组织开展各类教师教学竞赛,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搭建集通知、评测、反馈一体化的教学质量评价平台。建设教学管理系统平台,多措并举推动医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强教材研究,创新教材呈现方式,积极培育国家级、省级优秀教材。拓展优质生源基地,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稳步提高招生录取质量。(责任单位:教务处、高教所、实验教学中心、人文医学学院,各学院)
10.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培养单位管理架构,强化分类指导。落实省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启动加强临床(口腔)专硕教育管理基础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研究生思政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成果落地。推进以“导学思政”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政项目研究,分类试点建设“导学思政”工作室,加快产出育人成果,打造师生共进品牌。深化研究生招生改革,实施优硕汇聚计划,全口径开展研招宣传,发挥二级学院和知名导师的辐射作用,精准选拔高层次人才。全面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加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联培基地联盟建设,深入实施“卓越博士生教育培养提升计划”“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等改革项目,加强研究生精品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提升研究生省级质量工程建设成效。办好“琦元”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活力。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业预警体系建设,健全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强化论文抽检结果反馈使用。(责任单位:研究生学院、发展规划处,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11.打造高品质国际教育和继续教育。建立“留学安医”品牌,修订《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重点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境外来华留学生招生,不断优化生源质量。稳步推进口腔医学本科专业英语授课项目建设,开展来华留学生药学本科专业招生。完成教育部国际教育质量认证。切实做好境外学生返校补课工作。部署做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和在职医师申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的招生录取工作,实现年度招生规模稳步提升。厘清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功能定位,强化非学历教育“管办分离”,进一步优化继续教育专业结构与教育质量。持续推进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上线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升本全部课程资源。(责任单位: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继续教育学院)
12.促进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持续开展书记校长和学院领导班子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压实学院就业工作主体责任,年度访企拓岗总数达到100家以上。强化就业指导精准化服务,举办全省高校医药类招聘会和学校春季招聘会,联合学院举办少数民族学生就业专场招聘、生物医药类、校友专场招聘等,拓展线上线下就业市场。健全完善分阶段、全覆盖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建立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共同参与的研究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开发助研、助医、助管等政策性岗位,实施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强化对“六困生”的就业帮扶,建立校院班三级联系困难毕业生帮扶机制。全面做好大学征兵工作,建立以返校复学退役大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社团组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新建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举办“卫生健康”创新创业大讲堂、“课程创新创业”教学竞赛,组织参加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项目申报。全力推进以创业促就业,实现初次统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0%以上的目标。(责任单位:学生处、研工部、保卫处,各学院)
三、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13.加强学科建设引领。对标国家“双一流”和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科学运用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和学科建设规划,着力锻长板、补短板、筑底板,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坚持“一科一策”,动态调整高峰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统筹一级学科发展资源,重点建设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等省高峰学科。加强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心理与脑科学省新兴交叉高峰培育学科建设,出台《省高峰培育学科计划》,加强资源整合、凝练学科方向,不断推升学科整体水平提升。打通体制机制障碍,整合临床医学学科资源,深化临床+基础学科融合,塑造交叉学科发展新优势。做好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和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科学谋划新一轮博士点申报的培育与建设,力争获批生物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心理学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获批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3个博士专业学位,做好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和博士点培育工作。强化学科学位建设项目库管理机制,加强学科学位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建立“申报——立项——考核”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各学院)
14.强化有组织科研成效。以有组织科研为导向,加强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新一轮校科技工程建设。加大力度推进省部共建“炎症免疫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及挂牌,积极扩增国家级和省部委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体量,推动校企合作共建研究平台。加快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等社科平台智库建设。健全大型科研仪器和共性实验技术统筹、共享机制,提升大型科研仪器使用效率。完成校本部实验动物中心平台建设,加快建好生物样本库、医学大数据中心等高能级科研平台,系统支撑高水平研究成果产出。强化科技项目的引导、组织和管理,拓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施规模,力争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质量再创新高。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和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赋权试点改革。加强临床与基础的转化研究,实行“平台+研究所”运行机制,切实发挥转化医学研究院功能,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提升转化实效。开展专利摸底入库工作,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行动。完善《知识产权基金暂行细则》,鼓励职务创造和发明,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形成。高起点筹办全英文学术期刊。(责任单位:科技处、转化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资产经营公司、实验动物中心、国资处、出版中心、卫生管理学院,各学院、各附属医院)
15.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深入实施“东南人才工程”,扩大东南医学人才品牌效应。组织开展校内三类、四类人才遴选、校内创新人才团队、“四个一批”优秀青年骨干选拔培养工作。修订完善“一院一策”等人才引进制度,搭建面向全球招才引智的重要平台,办好第二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引进一批“顶天立地”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加大博士后招聘力度。创造人才成长环境,建立科学人才评价机制,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完善教学系列职称评聘制度。建立非教学系列职称评聘制度,激发非教学系列人员活力。做好人才服务工作,优先解决人才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和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建立基于成果导向的绩效分配体系改革以及校院两级动态分配机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师德专项考核,办好教师节表彰大会,加强新进教职工培训培养工作。(责任单位:人事处、组织部,各学院)
16.扩大高水平开放合作。落实《关于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履行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职责,推进长三角领域深入合作。深度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板块建设,加强省重大传染病综合研究中心、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等省校合作平台的运行和管理。加强与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进医工融合创新研究平台项目建设,力争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医工交叉学科基础研究中心、高端医疗装备研制平台、创新医疗器械转化平台。坚持高水平开放办学思路,加强与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或组织合作,加快完成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联合设立“安徽医科大学阿肯色学院”。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交流新渠道,重启并拓展师生出国交流、深造、进修访学路径。(责任单位:科技处、发展规划处、国际合作交流处、人事处,各学院)
17.大力推进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瞄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公共卫生学院目标,完善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方案,细化建设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学校、学院、附属医院和附属疾控中心等单位的学科、人才、科技、教学、医疗等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支持力度。着力加大公共卫生领域领军人才和高水平人才团队引育,争取国字号人才取得新突破。加强医防融合,推进集成化、智慧化高水平公共卫生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办好安徽省首届公共卫生技能大赛,挂牌首批附属疾控中心6家,打造新时代“4C+”的协同育人体系。加强院院合作、院企合作,成立我校公共卫生学院—青海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共建工作领导组,联合一附院建设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联合必欧瀚生物技术公司共建预防医学质谱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加大公共卫生健康国际交流。(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公共卫生学院,各有关单位)
18.加快推进新医科中心建设。落实新医科中心(新校区)建设规划要求,加快一期项目一、二批次工程建设进度。合理安排新校区项目财政资金支出,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券和专项资金的支持。加快三批次工程的前期准备与招标采购,实现一期项目三个批次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发挥项目代建单位作用,实行新校区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百年工程。谋划推进新医科中心“学院+中心”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模式,做好院企合作建设研究中心的前期论证准备工作。(责任单位:新医科中心建设项目指挥部、发展规划处,各有关学院)
四、推进附属医院提质工程建设,更加注重提升高水平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能力
19.提升“安医系”健康服务体系能级。坚持附属医院“既是医院,也是学院,还是研究院”的三位一体目标定位,加快构建高质量健康服务体系。加快一附院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临床研究与转化医学中心、老年护理和妇产医学中心建设,建设好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打造省级高水平医院。加快推进二附院科教与急救综合楼建设和新院区谋划,实现国家重点临床专科零的突破。建设省级传染病救治基地,启动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专科三甲医院创建工作,推进省公卫临床中心(一期项目)建设,争取二期项目立项。推进附属巢湖医院精神医学专科省级区域医学中心提档进位。加快附属口腔医院新院区建设,推动省数字化诊疗中心项目落地。推进附属阜阳医院通过三甲医院等级评审,加快阜阳临床医学院建设并完成招生专业设置。强化附属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积极响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要求,提高危急重症救治水平、感染管理和平战结合能力建设和水平。对标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加快推动实现更多附属医院绩效考核排名达到A等级及以上。落实省政府与北京大学合作协议,推进附属医院与北京大学有关附属医院合作构建医联体。支持附属医院建设智联网医院,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互联网医院+医联体”。(责任单位:医管处、人事处、组织部,各直属附属医院)
20.提升“医教研并举”能力水平。加快推进“院院合一”管理体制内涵建设,完善临床医学院与直属附属医院深度融合的运行机制。各附属医院要持续加大教育教学投入,建立健全临床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机构,着力加强临床医学学科系建设管理;加强课程体系与专业、临床医学实践技能培训中心、标准化病房等建设;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提升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培养质量。加强学校和附属医院优势学科、科研、人才资源的联合协作,推进医教研管协同,支持建设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重点打造优势学科群,加大力度推进附属医院加快建设符合研究型医院建设标准的科技平台。遴选教学指导专家和科研评审专家库,持续提升直属附属医院教学科研能力和项目申报质量。(责任单位:医管处、科技处、教务处、第五临床医学院,各直属附属医院)
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
21.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校园、进教材、进头脑,继续办好宪法宣传周、“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宪法卫士”行动计划等普法活动,积极创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组织学习宣传贯彻修订后的《安徽医科大学章程》,开展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办法等制度要求,做好合法性审查。规范学校法律事务管理,完善法律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维护学校合法权益。发挥法律咨询中心和学生申诉处理办公室作用,完善师生法律帮扶机制。(责任单位:校党政办、宣传部,各部门、各单位)
22.持续深化综合改革。进一步放管服,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二级管理部门绩效目标制定和办学绩效评价机制,持续扩大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改革试点范围,提升学院二级分配自主权。建立学院争取捐赠配比奖励机制,鼓励学院积极对外争取办学经费,激发学院内生动力与办学活力。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督促各单位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推进二级机构改革,出台学校“三定”方案,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继续申报参与省级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加大我校教育评价典型宣传力度。(责任单位:人事处、财务处,各部门、各单位)
23.持续提升内部管理效能。坚持经费育人导向,制定学校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开展全校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完善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争取高校采购国产设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积极申请免税退税。持续开展企业经营目标考核。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提质扩容重大项目建设,建立重大储备项目长效机制。加快推动政府采购项目实施进度,建立全流程数字化采购平台,遴选新一轮采购代理机构,加强采购代理监管。加强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把控,实行质量控制督导复核制度,强化审计整改,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高标准建设校医院,与附院结对融合建设,全方位提升诊疗水平,切实做好师生医疗保障和应急服务。(责任单位:财务处、发展规划处、国资处、资产经营公司、招标办、审计处、校医院)
24.加快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提升信息化能力的体制机制,有效统筹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加强信息化基础数据和设施建设。加快智慧校园建设进度,加快实现基础数据共建共享,完成日常事务由传统线下办理向数字化、线上化和协同化转变。推广已上线服务流程,提高流程使用率,拓展各部门线上流程的业务覆盖范围,提高师生对信息化服务的获得感。推进“校园一卡通”与第三代社保卡系统对接升级改造,完善“一表通”应用。加强数据信息安全管理和维护,加强网络安全培训,定期排查网络安全隐患,强化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责任单位:网信处、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
六、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注重改进作风、改善民生
25.全力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管理权、主动权、话语权,增强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季报机制,压实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坚持守正创新,夯实筑牢意识形态阵地。落实哲学社会科学类报告会“一会一报”机制,开展教材和校园读物排查整改,签订期刊意识形态责任书,持续开展二级网站评比和新媒体审查,强化“三微一端”等网络阵地监管,坚决防止错误言论和有害信息传播。加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用好大学生融媒体平台,加大主旋律宣传,传递正能量。做好全天候舆情监测,健全“研判—报告—处置—反馈—评估”闭环工作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水平。(责任单位:宣传部、组织部、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处、研工部、校党政办,各二级党组织)
26.持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贯彻落实省“新春第一会”精神,深化“一改两为”,强化师生呼声第一信号责任,改作风提效能。落实《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若干举措》,改会风、转文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行校院两级领导每月下沉一线走访调研工作机制。强化“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提高信访工作质效。强化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和书记校长(院长)信箱作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把信访工作满意度纳入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指标。(责任单位:纪委办、校党政办、巡察办、组织部,各二级党组织)
27.着力办好民生实事。推动三个校区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南校区管理和维护,推进东校区美化和智慧化建设。加强食堂餐饮和超市监管力度,抓好食品安全和保价稳供工作。加强外包服务企业精细化管理,提升校园快递、物业服务水平,打造“平安后勤”。全面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完善运营各校区学生综合事务服务中心和“两站两服务”平台建设。建好师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加快推进新校区人才公寓项目建设。完成和平苑二期工程建设及集资房分配工作。完善教职工奖励办法,稳步提升教职工福利待遇。〔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东校区管委会、南校区管委会、网信处、人事处、学生处、资产经营公司〕
28.创建平安和谐文明校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的意见》,完善各级各类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和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稳定包保责任制,完善校园安全风险排查、信息交流、会商研判、联合调研、应急处突和督查问责等工作机制。加强校园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联防联控,强化学院和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预防工作机制。建好实验室安全专家督导组和学生巡查组,加强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落实实验室准入制度。加强安保人员配备和管理,强化校门管理,出台校园车辆门禁配套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展“安全和谐文明友善”宿舍创建。举办第八届校园安全文化节,上好新生安全教育第一课,组织开展疏散逃生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推进学校军工保密资质申报工作,筑牢政治安全防线。做好学生军训和军事教学工作。〔责任单位:保卫处、宣传部、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国资处,各学院〕
29.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改革发展,按照属地部署,落实落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因时因势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科学制定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完成“健康驿站”建设任务,持续做好药品和防疫物资储备,保障师生就医用药需求,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校园日常公共卫生管理,做好师生健康管理,落实信息报告制度,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掌握健康技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文明健康小环境筑牢疫情防控大防线。〔责任单位:校党政办(防控办)、人事处、学生处、校医院、机关党委、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