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2021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关于教育、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与稳定,以提高质量为主要目标,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聚焦政治引领,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党的建设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目标任务: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
工作措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纳入全校干部和管理业务骨干教育培训必修课程以及学校思政教育、课堂教学重要内容,实现教育培训全覆盖、再深化,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充分利用党委常委会集中学习“第一议题”、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开展专题学习研讨,确保学习实效。充分发挥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安徽日报》思想周刊共建基地、医学人文研究中心等理论研究平台作用,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培训,力争产出一批高水平、标志性的理论成果。
责任单位:宣传部(新闻中心)、组织部、党政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二级党组织
2.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目标任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及省委统一部署,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贯穿全年。
工作措施:成立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中共安徽医科大学委员会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对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组织领导,推动学习教育扎实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突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开展专题学习、加强政治引领、组织专题培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等为重点内容,做好分类指导,教育引导全校共产党员、师生医护员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学校“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强大动力。
责任单位:宣传部(新闻中心)、组织部、各二级党组织
3.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宣传工作新要求和媒体传播新形势,加强宣传队伍建设。认真开展好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促进大学文化与附属医院文化体系的深度融合,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工作措施:充分发挥学校宣传平台主导作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加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队伍建设。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党史理论研讨会、“党史故事讲起来”“青春,心向党”主题教育等系列庆祝活动和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安徽医科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全方位呈现安医人战疫故事,诠释伟大抗疫精神。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活动,加强学校创业、改革、发展历程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树牢爱党爱国荣校意识。深入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启动修订校史,编撰学科发展史,编印安医文化系列丛书,办好《兰台医史》宣传专栏,精心谋划建校95年纪念庆祝活动。开展二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互查互学,管好用好校内网络和各类阵地,压实各层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办好医学与人文大讲堂、“我的中国梦”人人演讲、校友论坛、太极拳文化等品牌活动,推进“一院一品”文化品牌建设。完成南校区、东校区道路楼宇命名和设计工作,开展新医科中心文化标识整体设计论证,推动构建特色鲜明的安医文化体系。在学校和各附属医院开展弘扬“安医精神”理论研讨会和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染身边的人,将“安医精神”融入附属医院文化建设全过程。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创建。
责任单位:宣传部(新闻中心)、党政办公室、网络与信息化管理处、学生处(学工部)、校团委、数据信息中心(档案馆)、各附属医院
4.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目标任务: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运用。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工作措施:巩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形成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强化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分类指导,落实好省教育工委联系我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任务,用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工作和院级党组织党建考核的结果。深入实施党建工作“领航计划”,扎实做好基层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深入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遴选一批特色党建项目,选树特色典型,打造工作品牌。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突出政治标准,严肃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党员发展质量。积极探索重大突发事件中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一线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安徽医科大学党委关于加强直属附属医院党的全面领导实施意见》《安徽医科大学关于加强直属附属医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抓紧抓实直属附院党的建设。
责任单位:组织部(党校)、医院管理处(党委医工部)、各二级党组织
5.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目标任务: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选人用人政治标准,培养造就忠诚担当干净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工作措施:分层分类加强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培训,建立常态化干部教育学习长效机制,跟踪落实管理干部赴境外培训事宜。强化干部政治监督和日常管理监督,完善谈心谈话常态化机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因私出国(境)等制度,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开展“双培工程”第二批人选的推荐遴选工作,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使用力度。加强直属附院和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建设,促进学校与附属医院、各附属医院之间干部的合理有序流动。修订完善《直属附属医院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科学规范各直属附院之间干部轮岗工作。加大在各直属附院之间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挂职锻炼和对口支援力度,选派专家到附属宿州医院挂职,做好附属海螺医院管理团队遴选工作。
责任单位:组织部(党校)、人事处(党委教工部)、医院管理处(党委医工部)、国际合作交流处
6.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作风建设
目标任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和省纪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切实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扎实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开展专项治理和巡察工作。
工作措施: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推进校院两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清单”。完善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效机制,持续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风政风校风持续向好。召开学校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制定年度要点,分解工作任务。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以“四看四促”为主要内容,贯通做好学习教育、系统排查、精准施治和健全机制等工作。开展直属附院“红包”“回扣”问题、涉嫌违反社会治安管理秩序问题两个专项治理行动,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排查。开展医德医风、师德师风宣传月活动。持续深化学校及直属附院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配齐配强附属医院纪检队伍,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完善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工作格局,开展校内巡察工作,逐步加强巡察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协作配合机制,狠抓整改落实,不断增强巡察威慑力,发挥巡察利剑作用。
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纪委办公室、党委巡察办
7. 进一步落实中央及省委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任务
目标任务:推进中央巡视安徽省反馈意见和十届省委第九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落实巡视整改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动形成整改长效机制。
工作措施: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压实巡视整改政治责任,把巡视整改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以“钉钉子”精神把整改工作推向深入,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体推进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省委巡视反馈和专项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把抓整改融入日常工作、融入深化改革、融入全面从严治党、融入班子队伍建设,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务实过硬的措施抓好整改落实,严把时间节点,高效务实推进,以巩固深化巡视整改和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巡改办)、组织部、宣传部、纪委办公室,各二级党组织
8.汇聚学校事业发展的各方力量
目标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和群团工作的领导,推进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努力调动全校师生医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工作措施:对党员领导干部和统战干部开展《习近平关于统一战线工作论述摘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等的学习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统战意识,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支持协助民主党派团体做好换届工作,继续打造送医下乡社会服务品牌活动,依托我校“海峡两岸医学教育交流基地”和省“统一战线教育基地”的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医学教育交流。做好工会和教代会工作,落实二级教代会机构各项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关工委以及离退休同志在促进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召开学校第十四次团代会,加强基层团学组织建设,推进学生社团规范化建设,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注重发挥校友会在联系、服务校友方面的优势,充分调动广大校友参与和支持学校办学的积极性。积极支持教育基金会的发展,进一步为学校建设发展汇聚资源。
责任单位:统战部、校工会、党政办公室(校友办)、离退休人员工作处、校团委、教育基金会
二、聚焦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9.科学制订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目标任务: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在科学总结“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完成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工作措施:全面总结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实施完成情况。修改完善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稿,在全校范围内做好“建议稿”的解读和宣传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以新医科中心建设为抓手,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研讨“十四五”期间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举措,统筹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各类专项规划、二级单位规划编制工作。推动落实把学校相关发展项目纳入安徽省“十四五”规划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各有关单位
10.不断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实现“四个回归”,大力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一流本科教育。
工作措施:大力落实《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安徽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加强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持续推动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和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积极申报医工、医理交叉新专业。启动护理学、药学等专业认证迎评工作,全面推进临床医学、临床药学专业认证整改工作。积极参加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力争取得好成绩。举办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五年制赛道)华东分区赛。深化临床实践教学改革,规范临床实践教学过程,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水平,加强教学质量评价,探索完善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继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本科教学示范公开课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拓展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规范线上教学管理。建立教师投入教学、教授全员为本科生授课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切实提高教授主讲本科课程人均学时数。强化教学督导,促进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责任单位:教务处(招生办)、人事处(党委教工部)、高等医学教育研究所、相关学院
11.大力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国际教育
目标任务:巩固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建立健全学位工作制度体系,强化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健全预防和处置学位论文学术不端的机制。提升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国际教育质量。
工作措施:持续跟进我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组织开展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组织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抽查评估工作。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卓越博士生教育培养提升计划”和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开展新增研究生招生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和研究生精品课程的遴选,健全研究生课程体系。举办学校“琦元”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开展研究生管理干部实务培训。组织开展2022年度研究生导师资格认定工作。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导师培养第一责任人责任,开展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导学团队评选工作。修订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在职医师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案。深化院企合作,开展以短期培训为主体的非学历继续教育。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线上教学和网络课程建设,实现继续教育学生全流程化、信息化管理。着力加强国际化办学能力建设,构建多层次对外宣传渠道和招生平台。继续严把MBBS项目的招生门槛,稳定招生规模。认真做好迎接全国来华留学质量再认证和MBBS质量认证(试点)的各项工作。深化对外汉语教学改革,推动汉语水平考试网络考点的建设,打造学校HSK网考品牌。
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研究生学院(党委研工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12.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标任务:围绕“四有”好老师标准,努力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不断完善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和人才政策。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动教师管理机制创新。
工作措施:深入实施《东南人才工程》,进一步优化引才育才机制,提升人才培养实效。组织开展校内第一批创新人才团队和“四个一批”人才培养的选拔培养工作,力争标志性人才取得新突破。加快学校10个教学创新人才团队和10个科研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梯队。坚持“六要”标准,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引进招聘和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召开第一届安徽医科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宣传推广学校引才政策。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做好各类师资进修培训工作。持续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行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水平高超、师德高尚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开展2021年师资进修培和年度十佳教师、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推荐工作,多种形式强化正面引导,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责任单位:人事处(党委教工部)、组织部、科技产业处、宣传部
13.大力推进学科建设
目标任务: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工作措施: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巩固提升现有ESI前1%学科排名,推动潜力学科进位增选。落实省高峰学科建设五年规划,加大政策倾斜和精准支持力度,加强高峰学科建设。促进高原学科和重要的支撑学科方向围绕高峰学科开展布局,形成高峰优势更为显著的系统性学科发展模式。开展2021年学科建设项目库申报工作。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对标科技创新和新发展格局需要,围绕生命科学、脑科学和类脑科学、先进医学材料等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谋划交叉学科布局。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推进学科组织架构与管理体制建设,落实学院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科建设组织化程度。及时跟进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持续推进学科内涵建设。
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相关学院
14.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目标任务:坚持“四个面向”,准确研判新时代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态势,分析学校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明确学校未来科技发展路线和路径,积极融入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推进构建学校高质量科技创新发展体系。
工作措施:深入实施创新能力“四个提升”计划,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努力打通平台、学科、团队、人才发展通道。推进创新平台与科研团队建设,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扶持力度,发挥校级青年科学基金的引导扶持作用。围绕国家战略急需领域,构建若干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巩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立项成果,力争取得新突破。发挥非直属附属医院和临床学院的科研力量,扎实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指导和服务工作。支持第一附属医院生物安全3级(P3)实验室建设,立项一批公共卫生协同创新项目,提升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和科研攻关能力。积极创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领衔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加大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横向课题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创新、研发、生产和成果转化应用工作。组织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培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设好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打造高水平转化医学研究实体。优化科研管理制度设计,强化科研项目过程监管和结题管理,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
责任单位:科技产业处、第五临床医学院、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发展规划处、资产经营公司、相关单位
15.加强附属医院管理和资源整合
目标任务:加强对附属医院的全面领导和有效监管。落实《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
工作措施: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常态化建立校党委听取直属附院党委工作报告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医院工作部的作用,定期召开医院管理委员会会议。筹备学校2021年直属附院工作会议,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对标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和《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落实大型医院巡查问题整改工作,持续推进附属医院管理提质增效。成立临床专科建设指导委员会,推动附属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水平。组建医院管理研究所,加强现代医院管理的学术研究,推动附属医院创新发展。继续支持一附院、二附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支持四附院做好“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一期)项目”建设,推进阜阳临床医学院(筹)、附属口腔医院新院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附属海螺医院等共建医院的指导和支持,突出分类指导、因院施策,建立附属医院医务处(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和学科建设结对帮扶,构建“安医系”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一体化发展模式。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形成特色鲜明的医疗联合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医院管理处(党委医工部)、各直属附院
三、聚焦系统思维,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和开放办学
16.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推进精准思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工作措施: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遴选“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示范岗,重点推进二级党组织“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全覆盖,办好“三全育人”工作论坛。推进校领导班子“十进”工作,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通过给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作校风学风建设报告等形式,带头上好思政课。加强校课程思政中心建设,实施《安徽医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规划(2021-2025)》,启动“百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百名课程思政名师”的申报和建设。推动易班工作站、学生自媒体形成合力,推动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推进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和谐友善”宿舍创建活动,强化基层学生组织整体功能。加强专兼职研究生思政队伍建设,实施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报告制度。
责任单位:宣传部、学生处(党委学工部)、研究生学院(党委研工部)、教务处、党政办公室、各二级党组织
17.完善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体系
目标任务: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教育与服务并重,不断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形式、机制和途径,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
工作措施:持续开展优质生源提升“阳光工程”,打造专业化招生宣传队伍,提升特色专业集群吸引力,加强优质生源基地建设与维护。坚持“五育”并举,不断丰富学生医学人文教育,提高身体素质为基础的体育,充实美育、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实践形式。开展黄梅戏人人传唱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持续加强“一训三风”建设,坚持文化引领,强化环境育人。充分发挥学生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专兼职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两支队伍协同开展工作,发挥选聘班主任的育人作用。推进智慧思政平台建设,发挥易班、学工系统和智慧资助系统作用,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完善“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心理育人活动载体,提升日常服务水平和危机处理能力。拓展线上线下就业渠道,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选聘一批校内外优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组织好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做好大创计划项目管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建好精品校园书店,将东南书屋打造成学校人才培养和人文教育的重要平台。
责任单位:学生处(党委学工部)、校团委、人文医学学院、教务处、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资产经营公司
18.推进校区布局优化与功能完善
目标任务:大力破解学校当前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办学资源,完善学校校区功能,不断提升学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水平。
工作措施:进一步明确校区功能定位,完善《安徽医科大学校区功能规划与实施方案》。完成新医科中心(新校区)立项审批工作,加快新医科中心(新校区)建设规划,完成一期建设项目建筑方案设计工作以及项目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等社会服务的招标工作,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全力推进东校区各项配套工程、综合改造装修等建设工作。成立东校区管委会(东校区党工委),加强东校区管理工作,保障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等学院顺利完成搬迁和运行。健全南校区各单位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南校区管委会的后勤保障、教学服务、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继续推进临床医学院转设的各项工作。
责任单位:新医科中心筹建办、东校区建设办、南校区管委会、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相关学院
19.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校院两级管理和“院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
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扎实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和学校治理体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依法治校工作体系。
工作措施: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树立正确评价导向,健全师生评价体系和学术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以科技创新绩效为核心的中长期绩效评估制度,加强党对学术组织的政治引导和把关,充分发挥新一届校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治理效能,促进学术事务与行政工作有机衔接。深化内部机构改革,出台机关职能部门“三定”方案。印发并执行《安徽医科大学校院两级管理办法(试行)》,深化校院两级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等,进一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优化二级单位目标绩效考核管理,激发二级单位事业发展活力,加快建立权责清晰、制度规范、考核标准完善、激励体系健全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落实《安徽医科大学推进临床医学人才培养“院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积极稳妥推动“院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督查督办精细化台账,推动学校重要决策部署和师生关切问题整改落地见效。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为师生依法维护权益提供咨询和服务,推进学校法治建设。
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学生处(党委学工部)、研究生学院(党委研工部)、人事处(党委教工部)、科技产业处、教务处、医院管理处(党委医工部)、各临床医学院
20.拓展开放办学和对外交流合作广度深度
目标任务: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合作交流,以学生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为重点,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引导,推动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工作措施:加强平台和项目建设,完善学生海外交流计划,优化相关专业培养方案。落实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高校或组织的合作协议,就师资培训、学生联合培养、科研教学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进与美国代顿大学共同申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探索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校际、校地、校院、校企协同合作新机制,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等方面广泛合作。加快深度融入长三角高等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沪苏浙高校,深化与长三角高校战略合作。
责任单位:国际合作交流处、医院管理处(党委医工部)、发展规划处
四、聚焦师生中心,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21.加强后勤保障和服务师生能力
目标任务:提高后勤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提高管理效能和工作效率,促进后勤管理现代化、后勤保障专业化。健全服务师生机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工作措施:推进新医科中心(新校区)人才公寓建设。推进标准化宿舍创建工作,做好校园老旧宿舍改造工作。推进学生活动中心空间扩展、学生食堂招标、和平苑二期等民生工程建设,完成校本部、南校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强化后勤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智慧后勤平台功能。积极推进节能工程,建设节约型校园。健全师生健康档案建设,提升学校医院服务师生健康的能力。健全师生利益诉求反馈机制,建立完善困难师生帮扶体系。关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和健康,提高离退休工作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
责任单位: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学校医院、新医科中心筹建办、资产经营公司、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22.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能
目标任务:依托现代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监督,使各部门精确、高效、协同运行,切实提升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工作措施: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系,改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在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两个学院开展校院两级预算管理改革试点,推进办学成本核算。强化审计整改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出台《安徽医科大学审计整改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提升审计整改工作质量和效果。加强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项目审计。健全我校“1+X”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推进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考核及评价。强化招标代理机构监管,做好非政府集中采购项目招标代理业务。改进和优化采购信息化系统,简化工作流程,提高采购管理工作效率。完善校办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落实企业生产经营任务。
责任单位:财务处、科技产业处、审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资产经营公司
23.优化社会服务供给
目标任务:探索建立多元教育服务供给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在社会服务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创新和扩大教育供给,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工作措施:加强数字图书馆和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建设。加快“智慧校园”建设进度,加大应用推广力度,完成线上服务大厅和一表通系统建设,提升师生服务体验。持续推进学校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测评和整改,制定信息化知识培训计划,提高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加强科研实验中心建设,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使用效益。加强出版中心质量建设,提升学校高水平期刊影响力。加强安徽省实验动物中心管理,完成校本部动物中心改造扩建及东校区动物房建设工作。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人体科学馆、博物馆中医珍品馆的育人功能。拓展档案馆馆藏资源,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援疆援藏援外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要求,组织帮扶霍邱县泽沟村和岳西县,真抓实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开展附属医院援疆援藏援外工作。
责任单位:网络与信息化管理处、党政办公室、图书馆、科研实验中心、出版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实验教学中心、数据信息中心(档案馆)、组织部
五、聚焦风险防范,统筹做好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
24.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目标任务:继续深化校园安全稳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安全稳定工作机制,打好防范化解学校重大风险攻坚战,筑牢安全防线。
工作措施:建立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防控制度机制,构建防范化解校园重大风险大格局,将学生党建与思政工作体系、管理与生活保障服务体系、医疗与心理健康体系、校园安全体系等整合共建。扎实推进校园安防系统建设和人行道闸系统建设,完善校园道路交通设施,优化校园交通环境。加强防电信诈骗、防校园贷、防传销等安全知识专题宣传教育,强化消防、食品卫生、危险化学品、生物安全等安全管理。开展防范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和网络诈骗校园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平安校园”智慧化建设投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舆情监测,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加强校内外协调联动,健全完善信息共享、联合预警与应急处理等机制。
责任单位:武装部(保卫处)、学校医院、国资处、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网络与信息化管理处、统战部、党政办公室
25.毫不松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目标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和属地疫情防控要求,落实落细防控措施,确保师生医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工作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组织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校园管理,坚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落实“四早”防控措施。加强联防联控,严格校门、食堂、宿舍等重点部位管控,坚守重点群体防线,精准掌握师生流动及健康状况。加强防疫物资储备和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扎实做好线上线下教育组织管理,完善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工作方案,灵活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学校医院、学生处(党委学工部)、研究生学院(党委研工部)、人事处(党委教工部)、教务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各部门各单位
附件:1.2021年学校着力推进的十项重点工作
2.2021年学校认真做好的十件实事
附件1
2021年学校着力推进的十项重点工作
1. 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建校95周年系列活动
(责任领导:顾家山、曹云霞;牵头单位: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各有关单位)
2.制订印发“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和10个子规划
(责任领导:曹云霞;牵头单位:发规处、相关部门)
3.力争第五轮学科评估和新一轮博士点申报工作取得新突破
(责任领导:曹云霞;牵头单位:发规处、相关申报单位)
4.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推进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一流课程和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工作,举办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五年制赛道)华东分区赛,启动护理学、药学专业认证工作
(责任领导:吕雄文;牵头单位:教务处、高教所、实验教学中心)
5.深入实施东南人才工程,开展“双十计划”“四个一批”建设项目
(责任领导:余永强;牵头单位:人事处)
6.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深化院校两级管理、“院院合一”管理等体制改革
(责任领导:顾家山、曹云霞、余永强;牵头单位:党政办、人事处、教务处、学工部、发规处、科技处、医管处)
7.组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的医疗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部分投入实质性运行。进一步推动省转化医学研究院实体化运行。
(责任领导:曹云霞、余永强;科技处、发规处、省转化医学研究院)
8.推进新医科中心(新校区)建设,东校区投入使用
(责任领导:曹云霞、肖圣龙;牵头单位:发规处、后勤管理处(后勤集团)、东校区建设办公室)
9.推动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
(责任领导:余永强;牵头单位:医管处)
10.巩固和深化巡视整改和专项整治工作成果,开展校内巡察工作
(责任领导:顾家山、刘群英、黄新美;牵头单位:党政办(巡改办)、纪委办、巡察办)
附件2
2021年学校认真做好的十件实事
1.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完善师生奖励制度
(责任领导:余永强;牵头单位:人事处、教务处、学工部、研工部)
2.扩大学生奖助学金覆盖面,完善困难师生帮扶体系
(责任领导:刘群英、梁朝朝;牵头单位:学工部、研工部、校工会、教育基金会)
3.加快推动新医科中心(新校区)人才公寓建设
(责任领导:肖圣龙;牵头单位:后勤管理处、新医科中心筹建办)
4.推进标准化宿舍建设,扩展师生文体活动空间
(责任领导:肖圣龙;牵头单位:后勤管理处、校团委、校工会)
5.推进各校区大学生事务中心运营
(责任领导:刘群英;牵头单位:学工部、教务处)
6.健全师生健康档案建设,提升校医院服务师生健康的能力。
(责任领导:梁朝朝;牵头单位:学校医院)
7.推进教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设
(责任领导:余永强;牵头单位:人事处)
8.完成校本部动物中心改造扩建及东校区动物房建设工作
(责任领导:余永强;牵头单位:实验动物中心)
9.完成校本部、南校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保证广大师生出行需求
(责任领导:刘群英、梁朝朝;牵头单位:保卫处、资产经营公司)
10.建设校园超市,方便师生校内生活
(责任领导:梁朝朝、肖圣龙;牵头单位:资产经营公司、后勤管理处)